跳至主要內容

想靠重訓長肌肉?先搞懂這四大關鍵才能避免脂肪堆積!

增肌真相大揭密!練錯反而更難瘦

最近天氣變冷,大家聚餐變多,很多健身族開始改打「增肌牌」。以為狂吃雞胸肉+拼命重訓就能長肌肉,等到夏天再減脂就好?先等等!讓醫師告訴你那些健身網紅沒說的殘酷真相!

肌肉長超慢!三個月根本看不出來

肌肉成長速度比你想像龜速

  • 新手蜜月期:男生每月最多長1公斤,女生才0.5公斤
  • 三年魔咒:第二年成長砍半,第三年只剩25%
  • 體重暴增都是脂肪:褲子變緊?鏡子看起來圓潤?這叫「泡芙化」不是增肌!

增肌四大必要條件

1. 熱量控制要精準

  • 不是吃多就有效:每天多200大卡就夠,吃超過照樣變肥肉
  • 蛋白質迷思破解:狂喝乳清沒用!超過需求照樣轉化成脂肪儲存

2. 訓練強度要進化

  • 重量卡關警訊:深蹲2年還在空槓?肌肉根本沒被刺激到
  • 動作選擇關鍵:別只練二頭彎舉!多關節動作才有效

3. 恢復時間要足夠

  • 狂練反效果:每天練到力竭?肌肉都在哭泣
  • 睡眠是關鍵:沒睡滿7小時,練再多都白費

4. 時間堅持要夠久

  • 別信速成照騙:那些對比圖都是充血+光影魔術
  • 以年為單位:至少要持續3年以上才能明顯改變

常見三大作死行為

❌ 自欺欺人型

拿網紅當目標,殊不知人家有:

  • 專屬營養師調配餐單
  • 私人教練設計課表
  • 可能還搭配藥物輔助

❌ 數據焦慮型

整天盯著inbody數字:

  • 肌肉量誤差可達10%
  • 體脂率看當天水分
  • 不如拍每月實測照對比

❌ 報復性飲食型

「反正要增肌」就亂吃:

  • 高鹽讓身體水腫
  • 酒精影響恢復力
  • 甜食造成慢性發炎

醫師的終極建議

與其糾結短期變化,不如:

  1. 定期紀錄三大指標:

    • 可舉起最大重量
    • 日常活動靈活度
    • 衣服穿著的鬆緊感
  2. 建立可持續的飲食法:

    • 保留20%作弊空間
    • 聚餐前後自動調節
    • 拒絕極端節食循環
  3. 把訓練當生活習慣:

    • 每季微調課表
    • 每年做體能檢測
    • 找到喜歡的運動方式

最後要提醒,肌肉是「用進廢退」的最好範例。與其追求網美照裡的馬甲線,不如把目標放在「70歲還能自己搬行李爬樓梯」,這才是重訓帶給人生最實際的好處!

分類:運動健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