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定期定額買ETF還會大賠?達人揭關鍵陷阱
前陣子看到超扯的新聞!有個網友每月乖乖扣款買ETF,結果才8個月就慘賠30%!這根本跟傳說中「無腦存ETF穩賺」的狀況完全不一樣啊~到底問題出在哪裡?
▌先搞懂ETF也有分「主動出擊」和「佛系跟班」
⚡主動型ETF就像賽車手
- 有專業基金經理人操盤
- 頻繁換股拚打敗大盤
- 常見主題:5G、元宇宙等熱門概念
- 例子:XX投信AI機器人ETF
⚡被動型ETF像公車司機
- 完全複製指數成分股
- 換股看指數規則非人為判斷
- 目標是跟緊市場不是贏市場
- 例子:元大台灣50(0050)
▼▼ 賠錢關鍵就在這 ▼▼ 新聞主角買的都是高週轉率的主動型ETF,這類標的會出現三大風險:
- 經理人看錯趨勢整組帶賽
- 頻繁交易產生高額手續費
- 熱門題材退燒後雪崩式下跌
▌達人私藏4招挑ETF心法
① 要買「真股票」別買「空氣單」
類型 | 現貨ETF | 合成ETF |
---|---|---|
內容 | 實際持有股票 | 玩期貨選擇權 |
優點 | 領得到股息 | 槓桿倍數高 |
風險 | 跟大盤連動 | 可能血本無歸 |
真實案例:2020年油價暴跌時,XX原油正2ETF因為用期貨追蹤,淨值歸零直接下市!
② 跟大盤走別信經理人
- 被動型ETF成分股透明公開
- 主動型可能重壓單一產業
- 歷史數據顯示87%主動基金長期輸大盤
③ 挑資深老字號最安心
用三個指標檢驗:
- 規模>50億台幣
- 日均量>千張
- 成立>5年
這樣才能避開流動性風險,像之前XX生技ETF就因規模太小被迫清算。
④ 產業越雜越安全
- 全球型ETF(如VT)包涵50國+8,000檔股票
- 產業型ETF可能遇到科技泡沫或金融海嘯
- 台股建議用0050+0051組合分散產業
▌定期定額要這樣玩才對
就算選對ETF,操作方式也很重要!達人建議:
- 每月至少扣5,000元才有複利效果
- 下跌3%加碼扣1次加速攤平
- 設定年報酬15%停利點
實測數據:從2020年疫情開始定期定額0050,即使遇到2022年大跌,到2023年底仍有23%累積報酬!
▌給新手的三個忠告
- 別被高配息率騙去買冷門ETF
- 看到正2、反1這種字樣直接跳過
- 至少持有3年以上才看得出效果
最後提醒大家,投資前一定要摸清ETF追蹤標的,那些名稱很炫炮的什麼「太空衛星ETF」、「元宇宙基金」,通常都是割韭菜專用啊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