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嚼30下比5下更能降中性脂肪?醫師揭密:吃飯習慣改變竟差14%

狼吞虎嚥害你脂肪飆高?關鍵在「咀嚼次數」!

最近日本代謝研究學會發表驚人數據:每口飯嚼30下的人,比起隨便咬5下就吞的人,餐後中性脂肪值整整降低14%!這個差異到底怎麼來的?讓營養師用「3階段分解」告訴你…

🔍 為什麼多咀嚼能降脂肪?

  1. 唾液酵素啟動:當我們仔細咀嚼時,α-澱粉酶會預先分解碳水化合物
  2. 大腦飽足訊號:咀嚼20分鐘後瘦素激素開始作用
  3. 腸道吸收模式:細碎食物減少胰臟負擔,降低三酸甘油酯合成

⏱️ 實測比較表

咀嚼次數 血糖上升幅度 中性脂肪值 胃脹氣機率
5次 +38% 基準值 72%
30次 +12% -14% 29%

🥄 養成慢食習慣5技巧

  1. 換小湯匙:強迫減慢進食速度
  2. 設定中場休息:每吃5口放下餐具10秒
  3. 挑選耐嚼食材:如糙米、牛蒡、花椰菜
  4. 專心吃飯:關掉電視手機
  5. 喝水時機:餐前300c.c溫開水

💡 資深腸胃科醫師提醒:「現代人平均咀嚼次數只剩戰後時期的1/3,這直接反映在健檢紅字上。從明天開始,試著把每口飯分成3小口咬,一個月後抽血數值會說話!」

❗ 這些人要特別注意

  • 糖尿病前期患者
  • 三酸甘油酯超標者
  • 經常飯後嗜睡族群
  • 胃食道逆流高危險群

營養師補充:「別小看這14%差異,長期累積可能減少動脈硬化風險。下次吃飯時,記得在心中默數咀嚼次數,把用餐時間拉長到至少20分鐘喔!」

分類:飲食營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