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備孕總是等不到好消息?從月經4大關鍵判斷體質,中醫調理助妳好孕!

現在很多姐妹都有同樣的困擾:明明認真備孕好幾年,驗孕棒卻始終只有一條線。特別是35歲後的輕熟女,每個月算排卵期算到心累,做試管做到荷包空虛,這種焦急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!

我遇過一位41歲的客人林小姐,結婚5年跑了3間生殖中心,取卵次數多到數不清。後來她來診間時整個人超沮喪,說每次植入失敗都像被掏空一次。我們先幫她做全身評估,發現她經期雖然準時,但經血顏色暗沉像咖啡渣,血塊多到要用護墊接,這種「子宮冷底」的狀況根本是胚胎著床的大忌!

中醫調理第一步一定會先看「月經四寶」:

  1. 週期長短:理想是25-35天,太短可能子宮內膜修復不足
  2. 經血量:每次至少要換10片衛生棉,量少可能是卵巢早衰
  3. 經血質地:正常像紅石榴汁,水水的要小心氣虛,黏稠帶血塊多是血瘀
  4. 顏色變化:鮮紅最理想,暗紅帶紫是宮寒,淡紅可能貧血

針對不同體質,中醫師會開立客製化水藥。像子宮虛寒的姐妹,我們會用紫石英搭配艾灸溫養胞宮;如果是壓力大到經前乳脹的類型,就要用玫瑰花+香附疏肝解鬱。最神奇的是有些客人調理3個月後,AMH值竟然從0.8回升到1.5!

針灸更是備孕神器!我們會在排卵前針「子宮穴」+「三陰交」促進卵泡成熟,著床期則用「關元穴」+「足三里」增厚內膜。臨床發現配合針灸的試管療程,胚胎著床率能提高2成以上。

高齡備孕最怕卵子庫存不足,中藥裡的「養卵三寶」一定要知道:

  • 肉蓯蓉:卵巢的天然滋補劑,能增加基礎卵泡數量
  • 菟絲子:改善卵子細胞質成熟度
  • 女貞子:抗氧化保護卵子DNA

有些客人會問:「吃中藥會不會和排卵藥衝突?」其實中西醫搭配才是王道!我們會建議在打排卵針前3個月先調理體質,取卵期間暫停中藥避免交互作用,植入後再用杜仲+桑寄生安胎。

心理壓力更是隱形殺手!曾有位客人每次回診都焦慮到手抖,我們教她每天按壓「太衝穴」釋放壓力,搭配甘麥大棗茶寧心安神。放鬆後第三次植入就成功,現在寶寶都上幼兒園了。

最後要提醒姐妹們,月經結束後喝3天黑糖薑茶暖宮,排卵期多吃山藥燉排骨養卵,著床期避開冰飲和生食。備孕是場耐力賽,找到適合自己的調理方式,好孕一定會來敲門!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