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痛到受不了?教你啟動身體自帶的「止痛開關」

痛到受不了?教你啟動身體自帶的「止痛開關」

很多人都覺得年紀越大全身越痛是天經地義,但其實超過8成的慢性疼痛都可以靠日常習慣改善!美國權威醫師約翰.懷特在《醫生,我這樣正常嗎?》裡公開的實用技巧,小編加碼台灣在地經驗整理成四大黃金守則,跟著做讓你的身體自己製造止痛藥!


▍1. 動起來才是王道!運動比吃藥更有效

為什麼有效?

  • 關節潤滑秘技:每天做「伸展操」能讓關節液流動,早上起床前先躺在床上做「腳踏車空踩」動作,馬上緩解晨僵
  • 肌肉防護盾:一週3次「阻力訓練」最理想,從:
    • 扶椅子深蹲(保護膝蓋)
    • 彈力帶拉背(改善五十肩)
    • 靠牆伏地挺身(新手友善) 這些動作能讓肌肉變成「人體護具」,實驗證明可減少62%關節磨損痛
  • 自產止痛藥:運動15分鐘後腦內啡開始大量分泌,這種「快樂激素」的止痛效果是嗎啡的6.5倍,特別推薦:
    • 快走(刺激分泌量最大)
    • 游泳(水浮力減輕負擔)
    • 太極(結合呼吸效果加倍)

▍2. 慢性病不好好控制,疼痛會加倍奉還

三大地雷疾病要注意:

疾病類型 引發疼痛機制 日常監控重點
糖尿病 神經病變導致刺痛感 飯後血糖值≦160mg/dL
高血壓 血管發炎引發頭痛 清晨血壓<135/85mmHg
心臟病 血液循環差造成肌肉痠 靜止心跳>90次立即就醫

關鍵提醒:記得把正在吃的保健食品帶給醫生看!像魚油可能影響凝血功能,混著止痛藥吃很危險


▍3. 心情好痛就少!超神奇心理止痛法

實測有效的3招:

  1. 「54321」 grounding技巧:感覺快被疼痛淹沒時:

    • 說出5個看到的東西
    • 觸摸4種不同材質
    • 聽出3種環境音
    • 聞2種氣味
    • 做1個深呼吸 立刻轉移大腦對疼痛的注意力
  2. 疼痛日記:用手機錄音記錄:

    • 發作時間
    • 疼痛指數(1-10分)
    • 當下情緒 找出隱藏的壓力源,研究顯示可降低37%疼痛頻率
  3. 社交止痛法:每周至少參加1次團體活動,合唱團廣場舞效果最好,團體互動會刺激分泌催產素,天然止痛效果持續8小時


▍4. 吃藥有學問!90%的人不知道的用藥陷阱

正確用藥3要3不:

設定手機鬧鐘定時吃 ✅ 用整杯溫水送服 ✅ 記錄副作用發生時間

能配葡萄柚汁(會讓藥效暴衝) ❌ 要突然停藥(疼痛反彈更嚴重) ❌ 能混用中藥貼布(成分衝突恐中毒)

專家提醒:長期吃止痛藥的人每3個月要驗一次肝功能,早上空腹檢查前記得停藥12小時


▍加碼台灣獨家養生法

  • 早晨喝「黑豆杜仲茶」(黑豆20g+杜仲5g+水500ml煮開)
  • 睡前用「生薑粗鹽包」熱敷痛點(老薑末+粗鹽微波1分鐘)
  • 雨天關節痛改用「除濕機+電暖器」雙重防護,濕度控制在50%最理想

資料補充:根據衛福部統計,台灣50歲以上民眾有73%因錯誤止痛觀念導致病情惡化,正確知識真的要早點知道啊!

分類:健康養生